媒體
公司動態
2019年05月09日

王天義總裁:從無廢生活到無廢城市


光大國際總裁王天義教授應邀在《中國金融》2019年第9期發表署名文章《從無廢生活到無廢城市》,現予以刊登轉發,供學習參考。

在欲望之都紐約,有一位名叫Lauren Singer的25歲女孩兒,四年來累積的生活垃圾不到500克,每天只有0.34克,相比較世界人均生活垃圾日產量740克(世界銀行2018年統計資料),Lauren垃圾產生量只有全球人均量的萬分之4.6!拒絕購買帶包裝的食品、自己製作牙膏等日用品、選擇二手衣服與傢俱,作為紐約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Lauren將「無廢生活」的理念徹底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呼籲「不要追求一個完美的開始,而要從一個簡單的開始做起!」。從生活點滴做起,從一個簡單的事情做起,「無廢生活」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想。Lauren成了倡導「無廢生活」的先鋒,她的博客吸引了數百萬粉絲的關注,她還登上TED和聯合國演講台,鼓勵更多人加入到「無廢生活」的行列。Lauren說:「無廢生活能夠使人們保持更健康的狀態,享受富有能量的生活,收穫更加快樂的人生。」可愛的Lauren女孩,她在用追求近零垃圾的「無廢生活」來彰顯另外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生活富足之後,人生的價值是否應該從拼命追求財富增加轉為追求資源、能源消費的減少?「加法」人生還是「減法」人生?炫富生活還是崇儉生活?

與個體「無廢生活」相呼應的就是政府的「無廢城市」,從「個體」到「群體」,從「無廢生活」到「無廢城市」,成為世界越來越多國家和城市在廢物管理與綠色發展過程中追尋的至高境界。溫哥華是世界上固廢管理和「無廢城市」建設最先進的城市之一。1988年,溫哥華實施「藍箱回收行動」,通過實施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以及各專項垃圾分類回收計劃等一系列政策,在1994年到2008年期間,實現了固廢最終處置量的顯著降低,廢物分類率明顯提高,這在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必然導致固廢生產量大幅增加的大背景下,是一個卓越的成就。2006年,溫哥華開始鼓勵並推進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要求將生產者對產品的物質或經濟責任從原材料獲取、生產加工等消費前階段,延伸到產品廢棄後的收集、處理、回收、回用等消費後階段。該項制度的實施標誌著溫哥華固廢管理實踐從末端控制邁向源頭減量,代表著溫哥華「無廢城市」管理的正式啟動。2011年,溫哥華制定了「最綠城市2020」(Greenest City 2020)的發展目標,其中包括了對「無廢城市」建設目標的具體論述,即到2020年,溫哥華固廢填埋量與焚燒量較2008年要減少50%。從實施效果來看,截至2016年,溫哥華固廢填埋、焚燒量相比2008年減少了約23%,為進一步降低固廢填埋及焚燒量,溫哥華於2016年內再次提出「無廢城市2040」(Zero Waste 2040)計劃,確立以2040年為時限,全面實現固廢零填埋、零焚燒的管理目標。

中國歷經改革開放40餘年的黃金髮展期,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垃圾圍城」逐漸成為切膚之痛和不得不面對的挑戰。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我國目前各類固體廢物累計堆存量約為800億噸,年產量近120億噸,且呈逐年增長態勢,全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包圍之中,有1/4的城市已沒有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這是我國長期實行「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的一味加法式生產和消費模式帶來的必然後果。2018年12月,在多位院士積極推動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方案),中國「無廢城市」建設正式提到議事日程。《方案》指出,「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無廢」並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無廢城市」建設的遠景目標是最終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和處置安全。

把我國無廢城市建設方案與溫哥華無廢城市計劃做一比較,不難看出,我國沒有把零填埋、零焚燒作為明確目標,這有對中國現實國情的深刻思考。其實,世界不少無廢城市計劃,放棄了絕對雙零目標。現階段的中國大多數城市的燃眉之急依然是如何有效解決「垃圾圍城」問題,所以,如何在城市人口和生活垃圾還在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通過快速建設高品質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把原生垃圾填埋量快速減下來甚至減為零,就成為我國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現實起點,或者說,中國正處於從「多填埋、少焚燒」到「少填埋、多焚燒」的發展階段,垃圾焚燒發電是對巨量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最科學最有效的方式。與此同時,全社會要弘揚新時尚,大力推進垃圾分類、源頭減量,通過前端回收、循環利用,逐步減少末端垃圾焚燒量。從「多填埋、少焚燒」到「少填埋、多焚燒」再到「少填埋、少焚燒」,並向「零填埋、零焚燒」的終極目標無限趨近,就是我國「無廢城市」建設的路線圖。

「無廢城市」建設既要志存高遠、「好高騖遠」,又要腳踏實地、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要遵循中國式推進模式: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要強調黨委政府領導主導的同時,發揮好企業的主體作用,發展綠色金融,推廣應用PPP模式,讓市場的力量與行政的力量形成強大合力。要加大宣傳引導,教育出更多的Lauren女孩,如果每個人都認同「無廢理念」,過上了「無廢生活」, 「無廢城市」就可以實現得更快更好。同時,要向民眾普及正確的垃圾處理科學觀念,垃圾焚燒是解決固廢末端處置的高效安全方式,是「無廢城市」建設的必由之路,還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發揮關鍵作用,垃圾焚燒不允許「妖魔化」,垃圾分類也不可以「萬能化」。

當代社會學大師齊格蒙·鮑曼在《廢棄社會》一書中寫到,「一個生產掛帥、消費萬歲的現代社會正是建立在有足夠垃圾場來容納人類文明的廢棄物之上」。捫心自問,我們有這樣自信為自己不斷擴張的欲望和不斷多樣化的需求而不斷淘汰的「廢品」源源不斷提供「填埋場」麼?如果不能,這樣的「淘汰文化」肆意蔓延,人類自己會不會終有一天也成為地球的「廢棄品」而被掩埋呢?當我們突然意識到,人類不能沒有地球,但地球完全可以沒有人類,我們的內心是否有被刺疼的感覺?

「無廢城市」建設任重道遠,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空間觀和時間觀。從價值來看,「無廢」是現代城市建設與管理新理念,是人類敬畏自然資源的善舉,是返璞歸真的新境界,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觀。從空間來看,存在「無廢」建設的大小單元,小到「無廢社區」、「無廢家庭」、「無廢個人」,大到「無廢城市」、「無廢國家」、「無廢世界」,空間越大,廢物循環利用機會越多,「無廢」建設的可能性就越大;空間越小,廢物循環利用機會越少,無廢建設難度越大,但其支撐無廢建設的基礎價值卻更大。從時間來看,「無廢」建設是艱巨的系統工程,無法速成,溫哥華「無廢城市」計劃耗時50年以上,中國也肯定是一個世紀工程,我們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無限接近,但決心和信心、戰略與戰術是現在就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