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公司動態
2021年4月12日

光大環境召開“碳達峰、碳中和”願景下高品質發展專家研討會


4月11日,光大環境在深圳總部召開“碳達峰、碳中和”願景下高品質發展專家研討會,旨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並結合光大環境轉型發展需求,謀求新商機、培育新動能、打造新增長極。來自能源、氣候、工業、經濟等領域的多名專家受邀出席並作精彩報告。光大環境董事會主席、總裁王天義,副總經理胡延國、錢曉東、安雪松、楊仕橋,總裁特別助理趙彬出席會議。



第三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光大環境科技顧問杜祥琬以視頻連線形式參加研討。他表示,光大環境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並形成綜合迴圈利用全產業鏈佈局,順應我國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迴圈發展的基本發展路徑,選定了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在新形勢下將大有可為。杜祥琬結合當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形勢,對光大環境未來發展提出相關建議。一是要不斷關注新形勢下的產業新問題,例如能源結構改革帶來的太陽能電池、風機等迴圈利用問題,疫情帶來的廢棄口罩處理、快遞包裝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等問題,光大環境要關注有關產業,促進迴圈經濟發展;二是要完善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各個環節,細化制度和做法,實現源頭減量;三是要推動固體廢棄物和生物質能資源化利用進程,通過減少填埋、集中資源化利用,實現溫室氣體減排;四是要把與環境相關工作與資訊化技術更好地結合起來,通過大資料管理提高產業運作的資訊化水準和生產效率;五是要加強科研力度,充分發揮中國光大綠色技術研究院的科研作用,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光大環境科技顧問陳勇作題為“‘無廢社會’建設與碳達峰、碳中和”的專題報告,講解了“無廢社會”建設中助力降低碳排放的多種方式。他表示,“無廢社會”建設行動已在路上,源頭減量、處置徹底、高值轉化、創建模式是其對減碳工作貢獻的路徑。陳勇分別介紹了創新建設的廢物處理模式,包括針對城市廢物的“鄰利效應”模式、垃圾填埋場再生模式、迴圈經濟產業園模式,和針對農業廢物的農村代謝共生產業園模式。陳勇表示,國內大循環為綠色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無廢社會”建設是實現綠色發展和碳中和的重要路徑,光大環境作為迴圈經濟產業的領先企業,在“無廢社會”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擁有廣闊空間。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俊峰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的技術創新提出建議。他表示,光大環境要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在做好傳統環保項目的同時,深入探索、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高端業務,引入新型技術,同時整合提升裝備製造和綠色科創兩大板塊的力量,立足更高層次,打造創新平臺,為環保行業企業探明碳中和發展路徑,提供節能減碳技術。



國家節能中心節能管理處處長高紅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體落實的科學、穩妥、合理舉措作了分享和建議。她表示,光大環境作為環保行業領軍企業,可利用平臺專業優勢,推動國家層面的政策研究和標準制定,聯合行業企業以低成本、高效率探索實現目標路徑,整合能源供給、資源利用、環境治理全方位產業鏈技術方案,提升行業整體水準;充分推動秸稈、農業廢棄物等能源化利用,助力鄉村振興;打造綠色技術創新平臺,引領行業共同研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方案。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孔英,洛磯山研究所常務董事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婷,IFC高級投資官員孫浩,E20環境平臺執行合夥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中金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蔣昕昊等分別從環境行業形勢、工業產業結構、綠色金融、城鄉生態文明建設、國際碳減排形勢、環保商業模式等角度分享了觀點和見解,為光大環境在碳達峰、碳中和願景下的戰略轉型、科研創新、業務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專業指導和寶貴意見。



王天義對各位專家給予光大環境充分的關注、鼓勵和支持表示了感謝。他表示,光大環境作為中國最大環境企業、全球最大垃圾發電投資運營商,始終秉持“情系生態環境,築夢美麗中國”的企業使命,堅持以環境治理為己任,正加快科技創新研發,著力推動戰略轉型與高品質發展,將積極全面謀劃“三碳”目標的實現,即發展成為“負碳企業”,打造更多“零碳工廠”,宣導全體員工追求“低碳生活”,推動光大環境從碳中和的貢獻者發展為碳中和的推動者、受益者。他指出,光大環境將按照既定發展戰略,繼續堅持環境、資源、能源“三位一體”發展格局,加大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研究與發展創新,助力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為國家環保事業作出光大貢獻。



研討會以現場會議和視頻連線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光大環境管委會成員,總部相關部門和板塊有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延伸閱讀

杜祥琬

我國應用核子物理、強雷射技術和能源戰略專家,現任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曾主持我國核子試驗診斷理論和核武器中子學的精確化研究,任國家863計畫鐳射專家組首席科學家,是我國新型強鐳射研究的開創者之一,推動了我國新型高能雷射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副院長,2006年當選為俄羅斯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多項國家級獎項。

陳勇

現任中國科協常委,中科院廣州分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有機固體廢物能源化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以熱化學轉化、物理轉化、化學轉化、生化轉化系列技術及集成為手段,實現生活垃圾、畜禽糞便、農林廢物的能源化與資源化高值利用,提出了“城鄉礦山”和“城鄉礦山雲”理念,建立了“農村代謝共生產業”新模式。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李俊峰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專業委員主任委員,第九屆紮耶德未來能源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長期從事能源經濟和能源環境理論的研究,先後組織並主持了我國可再生能源法、國家中長期能源規劃的起草工作。還擔任國家能源諮詢委員、國家高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多項社會職務,以及北京市、上海市、山西省低碳發展顧問,同時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