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2024年11月26日
中越媒體共探光大環境固廢處理經驗 綠色“一帶一路”成果獲贊
近日,由越南通訊社與越南《人民報》駐華記者,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華社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駐越記者,以及財新傳媒、每日經濟新聞的資深記者組成的中越記者組成的媒體考察團(“媒體團”)走進光大環境位於廣東博羅、越南芹苴的垃圾發電項目(“博羅項目”、“芹苴項目”),帶著不同的報導視角,實地參觀廠區車間,並與項目管理團隊和周邊社區居民交流,了解中國在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優秀經驗,以及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所做出的積極成果。




參觀結束後,越南《人民報》在其越南語深度報導中重點分享了博羅項目在固廢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先進運營管理經驗以及突出的環境貢獻,以此展現中國循環經濟發展成果。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行”)在其官微發佈了報導的中文譯文。

越南通訊社通過視頻和圖片報導,突出光大環境與亞行在環境保護領域合作15年,推動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固廢管理的提升,並且創造了顯著的社會和環境效益。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RI)在越南語深度報導中通過豐富的採訪細節,展現了芹苴項目如何通過高標準運營管理、持續公眾開放等管理措施,加強社區共融共建,化解“鄰避效應”難題,成為區域環保合作的標竿典範。亞行官微發佈了報導的中文譯文。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總台記者看世界》欄目通過深度報導芹苴項目等中資企業在越打造的固廢處理項目在處理工藝、處理標準、社區共建共融等方面的優秀實踐,展現了中國清潔能源企業如何助力越南城市垃圾圍城難題。

中國環境報網站及旗下“中國環境”移動端報導了光大環境如何通過其在中國積累的成熟固廢處理工藝和管理經驗助力芹苴市化解生活垃圾圍城難題、化解當地“鄰避效應”挑戰,將芹苴項目打造成為當地政府和社區民眾認可的綠色標竿項目。

每日經濟新聞以芹苴項目為案例和切入點,展示了中資企業在越南建設垃圾發電廠優勢明顯,具有設備國產化程度高、效率高、成本低等特點,並且在招聘方面呈現典型本土化特徵。

這些報導,充分展示出光大環境作為中國環保龍頭企業的實力與擔當,體現出中國在環境治理和循環經濟領域的飛速發展,以及在加強中外交流合作、建設綠色“一帶一路”方面的決心與行動,為全球環保事業提供了寶貴借鑒。光大環境將繼續秉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的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