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公司动态
2021年4月12日

光大环境召开“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


4月11日,光大环境在深圳总部召开“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旨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结合光大环境转型发展需求,谋求新商机、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增长极。来自能源、气候、工业、经济等领域的多名专家受邀出席并作精彩报告。光大环境董事会主席、总裁王天义,副总经理胡延国、钱晓东、安雪松、杨仕桥,总裁特别助理赵彬出席会议。



第三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光大环境科技顾问杜祥琬以视频连线形式参加研讨。他表示,光大环境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并形成综合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布局,顺应我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基本发展路径,选定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新形势下将大有可为。杜祥琬结合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形势,对光大环境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一是要不断关注新形势下的产业新问题,例如能源结构改革带来的太阳能电池、风机等循环利用问题,疫情带来的废弃口罩处理、快递包装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等问题,光大环境要关注有关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二是要完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各个环节,细化制度和做法,实现源头减量;三是要推动固体废弃物和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进程,通过减少填埋、集中资源化利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四是要把与环境相关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大数据管理提高产业运作的信息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五是要加强科研力度,充分发挥中国光大绿色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光大环境科技顾问陈勇作题为“‘无废社会’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的专题报告,讲解了“无废社会”建设中助力降低碳排放的多种方式。他表示,“无废社会”建设行动已在路上,源头减量、处置彻底、高值转化、创建模式是其对减碳工作贡献的路径。陈勇分别介绍了创新建设的废物处理模式,包括针对城市废物的“邻利效应”模式、垃圾填埋场再生模式、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和针对农业废物的农村代谢共生产业园模式。陈勇表示,国内大循环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无废社会”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光大环境作为循环经济产业的领先企业,在“无废社会”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拥有广阔空间。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提出建议。他表示,光大环境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做好传统环保项目的同时,深入探索、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高端业务,引入新型技术,同时整合提升装备制造和绿色科创两大板块的力量,立足更高层次,打造创新平台,为环保行业企业探明碳中和发展路径,提供节能减碳技术。



国家节能中心节能管理处处长高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体落实的科学、稳妥、合理举措作了分享和建议。她表示,光大环境作为环保行业领军企业,可利用平台专业优势,推动国家层面的政策研究和标准制定,联合行业企业以低成本、高效率探索实现目标路径,整合能源供给、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全方位产业链技术方案,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充分推动秸秆、农业废弃物等能源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引领行业共同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方案。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孔英,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IFC高级投资官员孙浩,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蒋昕昊等分别从环境行业形势、工业产业结构、绿色金融、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国际碳减排形势、环保商业模式等角度分享了观点和见解,为光大环境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的战略转型、科研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提供了专业指导和宝贵意见。



王天义对各位专家给予光大环境充分的关注、鼓励和支持表示了感谢。他表示,光大环境作为中国最大环境企业、全球最大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始终秉持“情系生态环境,筑梦美丽中国”的企业使命,坚持以环境治理为己任,正加快科技创新研发,着力推动战略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将积极全面谋划“三碳”目标的实现,即发展成为“负碳企业”,打造更多“零碳工厂”,倡导全体员工追求“低碳生活”,推动光大环境从碳中和的贡献者发展为碳中和的推动者、受益者。他指出,光大环境将按照既定发展战略,继续坚持环境、资源、能源“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加大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研究与发展创新,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国家环保事业作出光大贡献。



研讨会以现场会议和视频连线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光大环境管委会成员,总部相关部门和板块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延伸阅读

杜祥琬

我国应用核物理、强激光技术和能源战略专家,现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精确化研究,任国家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推动了我国新型高能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06年当选为俄罗斯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陈勇

现任中国科协常委,中科院广州分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有机固体废物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以热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化转化系列技术及集成为手段,实现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林废物的能源化与资源化高值利用,提出了“城乡矿山”和“城乡矿山云”理念,建立了“农村代谢共生产业”新模式。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李俊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专业委员主任委员,第九届扎耶德未来能源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的研究,先后组织并主持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中长期能源规划的起草工作。还担任国家能源咨询委员、国家高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以及北京市、上海市、山西省低碳发展顾问,同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等。